首页 / 信息公开 / 财政数据

关于河南省2008年财政决算和2009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04-30 17:58
关于河南省2008年财政决算和
2009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09年7月27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08年全省财政决算和今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8年决算情况
2008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决议,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和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态势。在此基础上,全省一般预算收支分别突破1000亿元和2000亿元,预算执行情况比较好。
各级人大年初批准的全省一般预算收入975.6亿元,预算执行中,经同级人大批准部分市县净调减1亿元,调整后全省收入预算974.6亿元,实际完成1008.9亿元,为预算的103.5%,增长17%。加上中央各项补助1309.6亿元,调入资金44.2亿元,上年结转68.4亿元,动用上年结余安排支出24.4亿元,减去上解中央支出29.2亿元,全年收入合计2426.3亿元。  
各级人大年初批准的一般预算支出1481亿元(自有财力安排),预算执行中,加上中央追加、动用上年结余结转等,调整后支出预算2370.8亿元(调整项目见决算草案附表4)。实际完成2281.6亿元,为预算的96.2%(主要是年底中央追加专款较多,当年未能实现支出),增长22%,增支411亿元。收支相抵,扣除增设预算周转金8560万元、调出资金31.2亿元,当年结余112.7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78亿元,净结余34.7亿元。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省级一般预算收入82.9亿元,实际完成79.5亿元,增长5.3%,为预算的95.9%,主要是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规范罚没收入行为,减少收入3.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中央各项补助221.6亿元,体制结算收入132.6亿元,调入资金1204万元,上年结转25.1亿元,动用上年结余安排支出11.9亿元,全年收入合计470.8亿元。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省级一般预算支出245亿元(自有财力安排),预算执行中,加上中央追加、动用上年结余结转等,调整后支出预算448.3亿元(调整项目见决算草案附表10)。实际完成422.8亿元,为预算的94.3%,增长30.9%。收支相抵,当年结余48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25亿元,专项结余8.2亿元,可统筹安排财力结余14.8亿元。  
全省基金收入419亿元,增长53.1%;基金支出414.3亿元,增长59.5%,主要是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增加较多和彩票公益金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省级基金收入94.2亿元,增长29.1%;支出26亿元,增长45.2%。省级基金收支差额较大,主要是养路费、客货运附加及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大部分补助市县,部分收入按规定结转下年使用。  
全省预算外资金收入309.5亿元,支出297亿元。省级预算外收入136.5亿元,支出132.4亿元。  
2008年全省和省级决算情况已在决算草案中说明,这里重点报告以下情况:
(一)农林水事务、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保等重点支出情况  
全省农林水事务支出209.6亿元,为预算的97.8%,增长37.4%。省级实际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98.8亿元,增长26.2%,其中列省级支出29.3亿元。重点支持解决了429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建设297.5万户农村户用沼气,帮助106万贫困人口脱贫,培训47万农村劳动力,改造中低产田158万亩,加强32个大中型灌区基础设施建设,除险加固171个病险水库,参股、贴息、补助75个重点龙头企业和24个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同时,还对农民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奶牛补贴,积极支持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动物防疫、农业灾后重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态省建设等。  
全省教育支出444亿元,为预算的98.5%,增长21.3%。省级实际安排教育支出90.7亿元,增长39.8%,其中列省级支出43.3亿元。全省有1312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公用经费标准提高,178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杂费,新维修改造农村校舍104.8万平方米,帮助农村中小学校解决取暖问题,6000所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得到充实,233所农村中小学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27.4万名高校学生和99.6万名职业教育学校学生享受奖学金和助学金,24万名普通高校学生享受临时生活补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建设进一步加快。  
全省科学技术支出30.4亿元,为预算的99.4%,增长20.7%。省级实际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0.3亿元,增长15.2%,其中列省级支出5.1亿元。重点支持了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特大型空分设备研发等31个重大科技专项、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大型装备自动化控制等16个重点实验室建设、郑煤机高可靠性液压支架研发等18家企业自主创新项目、中科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电池等12个高技术产业研究与开发项目以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等。  
全省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1.5亿元,为预算的97.8%,增长24.2%。省级实际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3亿元,增长25.6%,其中列省级支出6.7亿元。在50个县和1.9万个村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和网点,新增3911个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为4.8万个行政村免费放映电影、3800个行政村建设农家书屋、2000个行政村配备农民体育健身器材,支持29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及开展抢救性文物保护,支持122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  
全省医疗卫生支出145.5亿元,为预算的92.9%,增长47.3%。省级实际安排医疗卫生支出63亿元,增长66.8%,其中列省级支出13.2亿元。全省有7280万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61万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73万城乡居民享受医疗救助,对奶粉事件婴幼儿实施免费筛查和垫付救治费用,对艾滋病患者及致孤人员实施免费救治和生活救助,支持建设8000所村卫生室和提高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等。  
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0.2亿元,为预算的98.7%,增长17.4%,其中省级支出110亿元,增长81.7%,主要是企业养老金发放实行省级统筹。268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补差水平由不低于30元提高到不低于50元,146万城镇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水平由不低于90元提高到不低于125元,211.8万企业退休职工月均基本养老金补助由902元提高到1005元,47.4万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分散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由每人每年1000元和1200元提高到1100元和1400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也有了相应提高。同时,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81万人。  
全省环境保护支出75.9亿元,为预算的92.5%,增长76.7%,其中省级支出4亿元,增长170.3%。重点支持了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能力建设、152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89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退耕还林、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等。
(二)中央对我省转移支付及省对市县转移支付补助情况  
2008年,中央补助我省一般性转移支付257.5亿元,增加72.6亿元,增长39.2%;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43.8亿元,增加11.5亿元,增长35.5%;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合计249.8亿元,与上年持平;专项转移支付540.4亿元,增加154.4亿元,增长40%。中央转移支付补助的较大幅度增加,对增强我省财政实力,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264.6亿元,增加92.8亿元,增长54.1%,其中当年安排253.3亿元,动用上年结余安排11.3亿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42.3亿元,增加9.8亿元,增长30.2%;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合计236.9亿元,与上年持平。专项转移支付372.5亿元,增加83.5亿元,增长28.9%。全省所有县(市)一般预算支出均超5亿元,48个县(市)超10亿元,基层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省级结余安排情况  
2008年省级专项结余8.2亿元,其中:政策性专项结余5.2亿元,按规定用途使用;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结余1.3亿元,与2009年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统筹使用;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结余1.7亿元,按规定用途使用。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动用财力结余安排教育类支出1.4亿元,农业类支出1.2亿元,文化、传媒、旅游支出1.8亿元,支持经济发展支出1.4亿元,社会保障支出1.3亿元,司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新建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内部设施配置等其他支出1.4亿元。  
2008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着力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对财政影响加大,减收增支因素增多,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支出结构仍需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财政调控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调控经济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人均财政收支水平仍比较低, 财政区域发展不平衡;损失浪费、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财政管理监督需进一步加强。审计情况也表明,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还存在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比例偏低、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整等问题。对此,省政府已要求有关部门和市县政府切实按照省人大有关决定、决议和审计意见,认真整改,并依法追究责任。省财政也高度重视,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整改,同时,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监督检查,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2009年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经各级人大批准,2009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1081.4亿元。1—6月份完成589.9亿元,为预算的54.6%,增长6.7%。经各级人大批准的一般预算支出1807.4亿元,执行中,加上上年结转、结余、中央追加和政府债券安排支出,截止6月底,调整后支出预算2326.5亿元,实际支出1278.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54.9%,增长33.9%。  
1-6月份,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1亿元,为预算的59%,增长38.8%,主要是郑西铁路和石武铁路营业税、中央返还总机构预交企业所得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入库较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省级支出预算271亿元,执行中,加上上年结转、结余、中央追加和政府债券安排支出,减去追加市县,截止6月底,调整后支出预算500亿元,实际支出316.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63.4%,增长36%。  
今年以来,在经济运行困难和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加快支出进度,保障重点支出,一般预算收支均实现“时间过半、完成预算过半”,预算执行情况好于预期。一是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为税收收入止降转升奠定了基础。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在此基础上,全省完成税收收入415.9亿元,增长1.3%,比一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二是中央补助力度加大有力支持了我省扩内需保增长。截止6月底,中央财政对我省补助94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9.9亿元,增长35.8%,其中专项补助419.1亿元,增长60.8%。财政部核定我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8亿元,仅次于灾后重建任务繁重的四川省。三是一般预算支出进度为近年同期最快,增加额为近年同期最多。上半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调整预算的54.9%,快于时间进度4.9个百分点,其中省级涉企和项目建设完成年初预算的74.3%以上。全省增支323.8亿元,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教育等支出分别增长1.7倍、1.3倍、62.3%、60.8%、49.9%和17.3%,扩大内需和民生支出保障较好。  
上半年,在认真组织预算执行的同时,按照省委和省人大要求,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财政调控经济职能作用。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的机遇,认真筛选、申报项目,累计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11.3亿元,千方百计落实财政配套资金91.6亿元,并加快资金拨付,启动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为经济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积极研究运用财税杠杆战危机、保增长、调结构,在财力紧张情况下,通过整合专项资金、预拨资金等措施,支持实施应对危机“十大举措”和“八项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提供财力支撑。省财政筹措5亿元,支持 874个建制镇加快环保设施建设。筹措8000万元,支持推进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安排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筹措16亿元,支持各地土地开发整理。筹措10亿元,支持所有县市建立产业集聚区融资平台,推动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  
(二)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深入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完善财政综合扶持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工作效能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提高服务企业质量和效率。将涉企财税政策汇编成《财税服务企业指南》,向社会公开,并逐项公布政策咨询人员和电话。筹措17.9亿元,在所有县建立以财政为依托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建立财政激励机制,为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搭建平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筹措4.3亿元,采取产品储备、贴息、注入资本金等措施,支持煤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恢复产能和产品升级。省财政筹措6亿元,支持实施“双百计划”,重点扶持100个左右产业升级项目和100家左右重点企业,提高优势企业竞争力。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取消(停征)、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允许困难企业在2009年之内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上半年预计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约100亿元。
(三)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以十大实事为重点,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据统计,上半年全省财政累计拨付十大实事资金328亿元。全省筹措15.4亿元,支持帮助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困难家庭等人员就业和创业。筹措3亿元支持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落实春季学期经费41亿元,继续实施“两免一补”,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达到国家规定中西部基准定额。继续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由去年的91.8%提高到94.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由去年的39.5%提高到48.8%。筹措1.2亿元支持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筹措社会保障资金316.7亿元,支持落实保障对象待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月均增加122.9元。筹措33亿元,支持新建、改建、收购廉租住房,发放困难家庭租赁补贴,强化住房保障。
(四)促进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坚持一手抓“战危机、保增长”,一手抓“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面对50年一遇的大旱,在筹措落实2亿元抗旱资金基础上,紧急筹措12.5亿元,支持实施抗旱保丰收应急灌溉工程,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239万亩,为夏粮丰收和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创造了条件。提前惠农补贴兑现时间、扩大补贴覆盖范围、简化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整体兑现时间比上年提前近1个半月。农机购置补贴启动时间比上年提前近3个月,补贴品目由33个扩大到84个,基本涵盖主要农业生产机械。落实14.9亿元,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增加到9种,实行“销售网点初审并垫付补贴资金”,累计兑现补贴3.4亿元,170万农户享受补贴。启动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并对换购和购买我省生产的补贴类车型增加补贴,累计销售补贴类车辆5.2万辆,兑付补贴1.2亿元。上半年,全省实际兑现惠农补贴87亿元,预计全年超过120亿元。此外,政策性农业保险、林业生态省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食用植物油倍增计划”等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有序推进。
(五)创新财政监督管理机制。将2009年确定为“财政监督管理年”,在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对中央新增投资和我省战危机保增长政策措施、十大实事等重大政策和重点支出实施跟踪监督、绩效评价,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确保政策实施效果、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益。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机制,上半年完成政府采购120亿元,增长26%;投资评审项目3385个、送审投资额123.6亿元,审减23.3亿元。5-7月份,组织18个检查组,对全省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等八大类资金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涉及资金和项目之多前所未有。
上半年预算执行好于预期,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取得的。当前,经济出现向好的势头。但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需求不足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税种同比仍在下降,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压力很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增加支出较多,加上下半年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增支政策,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我们将继续按照省委部署和省人大有关决定、决议,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确保圆满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是认真落实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新增投资和我省战危机、保增长各项财政政策措施,加强跟踪问效,促进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实施秋粮生产“450行动计划”,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密切关注经济发展态势,适时完善政策措施,增强财政调控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继续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骗税等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收过头税、乱收乱罚和虚收空转等违法违规行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公务购车用车、公务接待费和出国(境)经费,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降低行政成本。
三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资金拨付,加强督导检查,支持十大实事早完成、群众早受益。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扩大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积极稳妥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抓紧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序化解农村“普九”债务。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支持力度,适时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城市和工矿区棚户区改造,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强化住房保障。支持司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和监狱体制改革,促进平安河南建设。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
四是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服务水平。加快财政支出项目备选库、基本数据信息库等管理基础建设,细化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财政管理有效性。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财政监督机制、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制度,提高年初政府采购预算到位率。转变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强化涉农资金监管。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打造“阳光财政”,为强化人大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创造条件。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完成2009年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将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