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三门峡市财政局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首位战略”,严格落实“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部署,大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压缩不必要支出,腾出宝贵的资金设立“科技创新人才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创新人才引育、企业研发、“三大改造”和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其中,支持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技术改造的“三大改造”专项资金,是三门峡市财政部门千方百计克服三年疫情干扰、攻坚破难筹集的河南省内规模最大的资金支持,体现了该市财政部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创新服务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彰显财政担当。
打出财政组合拳 注入强大金融“活水”
为精准惠企纾困,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三门峡市认真贯彻落实减税、免税、留抵退税等一系列政策,并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022年,全市累计“退减缓”42.7亿元。为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全市专门对满负荷生产的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奖励,截至目前,1780万元奖励资金已全部送达。
为严格落实科技“1+8”政策、“人才30条”政策,三门峡市共安排科技人才专项资金3亿元,“从项目支持到工作平台搭建,从创新创业支持到生活保障服务,从阶段性支持到后续跟踪培养”全方位覆盖保障各类人才,全力打造人才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政府企业“双向奔赴” 激活市场“一池春水”
为鼓励创新驱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三门峡市财政局坚持把推动工业企业开展“三大改造”作为主攻方向,专门设立‘三大改造’专项资金,全力推进技改升级、深化对标提升、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工业企业做优做强。2022年,全市第一批共支持“三大改造”项目44个,共计奖补资金8546.57万元,第二批共支持“三大改造”项目69个,共申报奖补资金10947.81万元,切实以真“财”实干、金融“活水”滋养企业快速发展,取得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丰硕成绩。
在获得“三大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后,三门峡金渠金银精炼有限公司快速扩大规模,持续革新工艺技术,实现了业务快速发展,2022年公司总资产增长204%,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将奖补资金用于6万套车架柔性智能化生产线项目设备的升级改造,2023年6月将全部建成投产。
科学提供“输血”服务 助企发展永无止境
2022年,为强化融资支持,保障市场主体发展,三门峡市财政局加大对“十强”企业和10家高成长性企业及100家重点培育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全年共拨付1364万元用于奖励百强企业、大企业集团、涉及战略性新兴产品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推动全市新增27家“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市共有50家“专精特新”企业。
为创新投融资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有效性,三门峡市迎难而上、主动出击。2022年,全市探索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发挥“担”“保”作用,全力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及时拨付奖补资金,支持全市融资担保机构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支持做强“人才贷”“科技贷”等,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创新领域。
截至目前,全市市级“科技贷”已提供资金支持18笔,放款金额5670万元,首批7家金融机构与12家实施人才项目的企业成功签约,共投放“人才贷”9.99亿元,切实打通了金融支持创新创业“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9只政府投资基金已累计支持企业项目39个,投资额达26.7亿元,为全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2023年,三门峡市财政局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场主体精准发力,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保主体、增主体、强主体;强力发挥财政奖励资金撬动作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等一大批具有引导作用的企业数量稳中有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服务创新,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打破瓶颈、做大做强,及时足额兑现各类财政奖补资金,推动全市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