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总体情况新闻发布会,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翔煜出席发布会,并就2024年省重点民生实事资金投入情况和2025年省重点民生实事财政保障措施回答记者提问。
刘翔煜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坚持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特别是统筹资金支持办好省重点民生实事,办成了一大批惠民生、暖民心的好事实事。
2024年,全省财政系统统筹资金150.5亿元,为落实省重点民生实事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7亿元,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1.8亿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3.8亿元,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8.7亿元,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72.2亿元,推进城镇非居民用户“瓶改管”改造1亿元,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2亿元,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3.4亿元,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2.3亿元,提高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保障水平8.1亿元。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5年,省财政将把保障省重点民生实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一以贯之做好资金保障,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确保预算不留缺口。在前期逐项逐来源核定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对使用中央资金的,积极争取中央更大支持;对省级应承担的,已足额编入2025年财政预算;对市县应承担的,将督促市县集中财力落实保障责任。二是确保资金早用快用。省财政将以最快速度将中央和省级资金下达市县,督促市县尽快将资金分配下达至具体项目实施单位,严格实施资金落实到位情况通报制度,推动资金落实到位。同时,加快资金支付进度,杜绝闲置沉淀,确保财政资金早使用、早见效。三是确保资金花出成效。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积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