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首页 / 专题专栏 / 预算绩效管理 / 工作动态

河南推进绩效评价增面扩围

来源:中国财经报   |   发布时间:2025-01-14 08:10

  近年来,河南省财政厅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紧扣“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主线,围绕“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用”等关键环节创新机制、精准发力,为深化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提升财政资源统筹配置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一是扩围与聚焦并重,不断优化“评什么”。紧贴“以财政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在评价项目质量、资金使用情况、预算管理实施绩效的同时,进一步增面扩围,向前拓展至政策层面,更好服务领导决策、有效防范政策风险。

  围绕“国之大者”“民之所盼”评政策。遴选资金规模大、社会关注度高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4项重大政策,从制定、执行、效果、可持续性等4个维度开展跨年度全周期的政策评价,归纳总结政策实施成效,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

  围绕“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评项目。遴选农业重大技术推广等55个项目开展重点评价,涉及资金规模385亿元,从年度预算安排、组织管理、实施绩效等方面实施全方位评价,为下年度预算安排提供较为可靠的分配依据。

  围绕“预算管理”“资金使用效益”评部门。对省应急厅等6个部门开展整体评价,打造立体评价体系,促进部门绩效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整体提升。

  围绕“高效运营”“防范风险”评基金和债券。印发《河南省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考核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并对6家基金管理机构及19只基金开展评价,围绕专项债全生命周期遴选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28个项目开展专项债绩效评价,不断优化评价结构和拓展项目门类。

  二是质量与效率并重,持续改进“怎么评”。坚持规范流程、严格标准,积极探索绩效评价规律,不断创新评价方式方法。

  坚持减负松绑,打造无扰评价。在准备阶段,充分利用金税工程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前采集被评价单位收支、纳税情况等方面信息;在执行阶段,向被评单位提前下达资料清单,避免干扰被评价单位正常工作。

  坚持求真务实,开展实地评价。赴被评单位一线,采用面对面沟通方式,现场制作工作底稿,遇到异议当场研判,认定结论及时反馈,进一步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坚持高效高能,完善靶向评价。强化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将预算制度落实中的突出问题和阶段性的重点任务贯穿至每类评价全过程,针对项目特点科学设置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聚焦评价重点找准问题症结,切实提升绩效评价工作水平。

  坚持降本增效,深化节约评价。强化“绩效评价更讲绩效”理念,全面推行评价数据信息化、资料收集电子化,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评价任务的前提下严禁超支,3年来累计节约预算支出近300万元。

  坚持公平公正,巩固廉洁评价。采用集体研判事实、量化考核指标,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推进清廉队伍建设,确保风清气正、规范有序。

  三是监督与转化并重,积极探索“如何用”。注重绩效评价“前半篇文章”与“后半篇文章”的有效衔接,在不断提升报告质量的基础上,持续深化结果运用。

  提升结果运用的时效性。进一步优化日程、把好进度,针对法定程序多、评价周期长、涉及方面广的实际情况,坚持收尾一批、启动一批,压茬式开展评价,主动匹配年度预算编制进程,确保评价结果赶上趟、用得上。

  提升结果运用的执行力。积极推行评价报告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晒绩效账单,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近年来累计梳理相关问题800余个、提出建议700余条,督促指导被评单位抓好问题整改,确保报告问题看得见、评价建议听进去、整改措施真到位。

  提升结果运用的约束力。推动实施评价结果同预算安排相挂钩机制,2024年暂停拨付资金12.7亿元;对评价较差的项目初步按不低于10%的标准,压减2025年省级预算规模,进一步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增强财政资源统筹整合能力,腾挪出更多的低效无效资金用在紧要处。(豫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