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郑州市财政局坚持将事前绩效评估、财政重点评价和绩效监控等绩效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多举措强化绩效结果应用,有力促进绩效结果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一是强化事前绩效评估结果应用。郑州市预算事前绩效评估工作自2019年启动以来,逐步扩面提质增效,形成了“预算部门评估+财政审核+财政评估”的评估制度体系,并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2023年开展的《关于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市 确保“菜篮子”有效供给的若干政策》评估项目,内含9个具体二级项目,通过财政事前绩效评估,对其中3个二级项目建议予以支持,对其中4个二级项目建议调整完善后予以支持,对其中2个二级项目建议不予支持;新郑机场及火车站“落地检”项目,通过事前绩效评估,共核减777.33万元,核减率35.4%。2024年开展的郑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项目、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维管理项目,根据项目计划实施内容及地区实际情况等对项目预算进行调整,核减率均超过30%,达到了节约财政资金,提高预算精准性的效果。
二是强化重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采取“财政+第三方”和“财政自主评价”两种模式实施。2023年以来,郑州市财政局对涉及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的18个项目政策和7个市级部门整体支出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共计48.6亿元,在安排2024年度预算时,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硬”挂钩,对评价结论为“中”或整改不力的项目,扣减5%—10%的预算金额。通过取消压减19个项目预算金额(取消2个,压减17个),节省财政资金5.99亿元,切实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对改进资金管理、完善政策的重要作用。
三是强化绩效监控结果应用。针对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目标实现程度不够理想、指标数值设置不够完整、组织实施程序不够规范以及预算需求测算不够严谨等问题,郑州市财政局聚焦绩效监控,通过采取补充完善绩效目标、与预算资金安排挂钩、纳入全市综合考评等举措,强化绩效监控结果应用,持续提高绩效目标实现程度。2023年,共抽取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公益事业和社会关注度较高的12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监控,涉及预算单位11家、资金12.46亿元,切实推动了项目开展,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