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三门峡市财政局:四维度赋能科技创新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0-24 08:15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门峡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方式,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一、完善支持方式,资金保障有力度。

       围绕“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025年达到4.5%以上”的目标要求和财政教育投入“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的法定要求,把科技教育人才支出作为重中之重予以优先支持和保障。截至9月底,全市科技支出7243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1%;教育支出2970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充分用好“科技贷”“人才贷”“专精特新贷”。截至目前,科技贷已累计发放贷款40笔,放款金额1.7亿元;发放专精特新贷1.7亿元,为该市64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68.9亿元。大力发展“基金+产业”模式,市县财政共出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九支,参与组建省级政府引导基金两支,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二、实施“两个倍增”,研发投入有强度。

       认真落实《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科技“1+8”政策、科技人才30条政策,滚动实施研发投入强度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两个倍增”计划,支持企业实施“三大改造”,对“专精特新”企业和对标提升企业支持比例由30%提高到40%。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7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4家。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全市现有规上工业企业444家,有研发活动的企业328家,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3.9%。据统计,三门峡市202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34.5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6%,首次突破2.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日益显著。

       三、采取多项举措,服务企业有温度。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会同税务等部门,积极落实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及各项培育创新动能、激发创新活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纳税负担。科技贷政策优化升级。2023年市财政联合多家单位印发《三门峡市“科技贷”业务实施方案》,对科技贷方案进行修订,扩大单笔业务授信额度,扩大合作银行范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入企业走访,宣传惠企政策,梳理并解决企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增强企业获得感。优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对科研经费绩效管理采用后评价方式,切实减轻企业科技研发人员的事务性负担。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使资源向优秀的科研人才与团队倾斜,形成正向引导和激励机制。

       四、聚焦重点领域,资金投向有精度。

       统筹整合优质创新资源,重点依托宝武铝业、中原黄金冶炼厂等龙头企业和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等重大平台,推进该市“智慧岛”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天鹅湾科创走廊”。围绕黄金、铜箔、MO光源、铝基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和产业,培育打造国家、省级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各类创新平台68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8个,省级平台154个。聚焦黄金、铝及铝精深加工、铜基新材料、煤及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一批全市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科技引领和技术攻关。加快推动与郑州、西安大院大所开展双向对接交流合作,先后与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加快中原学者工作站建设,目前该市已建成中原学者工作站7家,在全省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