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漯河市财政局通过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索归纳出“三个规范、二个精准、一个典型”的工作机制,为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性和资产底数准确性打开了新思路、探索了新途径。
坚持“三个规范”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针对近年来机构改革不断推进的实际,重点规范3个环节,切实加强涉改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一是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针对机构改革过程中资产管理人员流出多、资产账目合并多、资产划转数量多、老旧资产损坏多,管理难度大的“四多一难”现象,指导各部门根据实际,制定不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健全长效机制,全面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二是规范新增资产配置工作流程。制订工作流程图,规范机构改革单位新增资产配置申报、审批、采购和入账各项程序,实现新增资产配置的全流程规范化管理。三是规范闲置资产盘活利用。2021年以来,将市直单位更换的旧电子设备分批移交3所职业学校用于教学研究,既为学校节约了购买设备经费,又为盘活提质增效开创了新路径,提高了待处置资产的使用效率。
突出“二个精准” 全面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实行精准登记和档案追溯,从源头上避免资产底数不清的问题。一是精准数字信息化管理,实现重点资产动态可视化监管。建立漯河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智能图形管理系统,集自动预警和在线信息填报、审批、存档一体,实现了“以图管房”,利用智能图形化技术精确定位和动态查询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自动监控人均办公面积、机构用房超标预警等 10 余项指标,提升精准监控水平。二是精准分类登记,实现国有资产档案可追溯。对重点资产包括房产、土地、车辆等进行详细归档,按照资产类型进行细化分类,金额较大的资产实行“一宗一档”管理。在有条件的县区,实行资产管理月报、年报机制,按时盘点资产,推动资产动态管理更加精准。
打造“一个典型” 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机构改革中,漯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由7个部门的39个单位整合而成。该部门资产体量庞大、资产种类繁多,漯河市财政局大力引导该部门加强资产管理,推动部门基层分所创新性开展了“一间一公示”的固定资产登记表制度,以房间为单位对资产进行统计,在醒目位置张贴固定资产明细公示表,打造出“样板间”管理模式;涉及人员工作调动、岗位调整或退休的,都要依据登记表进行固定资产交接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构建固定资产运行监督“全景图”。为推广工作经验,指导该部门召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专题介绍工作经验,并发文推广、指导市直单位和县区学习,为提高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起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