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宜阳县突破瓶颈约束创新工作机制 积极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7-18 11:29

  近年来,宜阳县奋力突破工作瓶颈约束,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目标不变,劲头不松,走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新路径。2022年全县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36个公益事业项目全部完成,硬化村组道路18700米,新建污水渠5600米,新建文化广场21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88盏,对6个脏乱差村进行了环境整治,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一、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紧密结合,实行统筹兼顾,确保两项工作目标同步实现

  一是积极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的特点,从基础设施类中挑出村组道路、村内排水渠、村庄路灯等项目,组织各乡镇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测量、设计、预算,并上报县财政局。二是迅速组织实地勘查,现场了解,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队,对其中群众热切期盼的项目优先安排和备案。三是积极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和协调,将确定实施的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列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优先实施,对一个项目实行双重管理。

  二、抓细抓实,力避农村公益事业项目被“虚化”和流于形式

  一是牢牢抓住基层乡镇财政所的监管优势,通过在全县基层财政所开展的争先创优活动,把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和管理作为一项主要指标列入争先创优事项和任务,制订考核标准,定期对项目的进度情况进行考核,调动了各乡镇财政所的工作积极性,使农村公益事业项目都能按时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二是项目实施结束后,统一设计格式,确定相关内容,在所有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实施区设立永久性公告公示标示牌,在当前农村各类项目较多的情况下,农村公益事业项目能够清晰、鲜明、永久地向社会进行展示。

  三、珍惜财政资金,让每一分钱都尽最大力量发挥作用

  在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项目预算和造价,尽最大努力压缩成本,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对太阳能路灯等新型项目,因材质、规格、进货渠道等不同造成价格差别,县财政局经过多方调研,全面了解太阳能光伏建设项目市场,与经销商确定最终价格比过去同品类路灯的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实施过程中,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利用高低压电杆或现有墙面安装灯头,既可以解决照明问题,又能够节省灯杆减少投资,让财政资金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站稳人民立场,群众满意是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对道路、广场、水渠等项目,财政局严格项目建设指标,加强工程建设监管,确保每一项工程都实现群众满意的目标。如,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为避免建设完工后群众不满意的情况,要求工程建设者在开工前,带样品到村中试验,若群众对质量和亮度等效果满意后方可施工。在项目完工验收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除技术指标外,群众满意也是关键的一项验收标准。

  五、大力倡导群众的自力更生精神,最大程度降低财政投入

  为避免基层干部群众发展公益事业的“等、靠、要”懒惰心态,财政局在全县倡导弘扬自力更生精神,让群众能工则工,能劳则劳。白杨镇南留村计划实施路灯项目,乡村提出申请后,鼓励村组干部发挥潜力,降低成本,减少财政投入。乡村干部从城区采购更新下来路灯杆,全体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集体动手,进行改装,肩扛肩担进行安装,仅仅只使用了3万元财政资金购买了灯头、灯罩等,完成了村内70盏路灯安装工程。

  六、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增加农村的厚重和美丽

  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让历史文化重放异彩。高村镇汪汴村严重内涝,申请公益事业项目拟建设地下排水管道。经深入该村走访群众了解到,该村历史文化厚重,过去曾有十大美景,其中美景之一的“青龙穿街”,因地下水位下降,溪流干涸后,群众早年已把河道填平,但“青龙穿街”源头的村井目前仍能实现自流。如果恢复渠道,可以再现“青龙穿街”美景。为此,制定了改地下管道为过街明渠,严禁用水泥浇铸,用当地石块衬砌修渠的方案。项目完工后,干部群众非常满意,不仅消除了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患问题,也使豫西黄土高原呈现出“江南水乡”韵味的乡村美景。

  七、千方百计加大县级资金配套,想方设法完成资金支出

  把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和资金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资金的结合,作为一种特殊优势充分发挥。利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亿元县级投入资金给农村公益事业项目进行资金配套。2022年,收到上级公益事业项目资金991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72万元,占上级资金的57.7%,远远高于省级要求的配套资金标准。与此同时,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公益事业项目资金1563万元全部形成了实际支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