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财政要闻

管好用好救助基金 用力用情守护生命“绿色通道”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6-15 08:27

  2023年以来,省财政厅坚持把道路救助工作作为财政服务民生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点抓实抓细,以修订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为抓手,疏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抢救“绿色通道”,提升救助基金政策的便民可及性,更好发挥救助基金扶危救急、“护航”生命的重要作用,为保平安、促稳定、暖民心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创新驱动,实现减负增能

  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与为民服务宗旨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提升道路救助基金管理效能。一是完善机制聚合力。创新引入政府购买服务,在全国创建独具特色的“全省统一政策、分级筹集管理、省级统筹调控、部门分工负责、专业机构承办”的管理体制机制,借力专业机构专业优势和渠道优势,自救助基金运行以来累计使用资金15.27亿元、救助3.39万余人次,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力,用制度机制保障惠民政策落地见效。二是让利企业促发展。建立全省救助基金统筹调控和筹集封顶机制,提高市县资金使用效率,规定全省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上一年度支出金额3倍以上的,当年度暂停从交强险保费中提取救助基金,每年可为财险机构减免费用2亿多元,有效减轻财险机构负担,支持鼓励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三是纾困减负惠民生。完善追偿核销管理制度,坚持垫付追偿并重,综合采取协商、调解、保险理赔、诉讼等追偿方式,落实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的侵权赔偿责任,保障基金稳健运行和良性循环。同时,对责任人确无偿还能力且达到核销条件的垫付费用予以核销,以彰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救助基金的社会保障功能。

  扩围提标增效,确保“应救尽救”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道路救助实际需要优化救助方式、延伸服务触角,不断提升救助基金使用效能。一是扩大救助范围。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救助政策的社会覆盖面,将被保险机动车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等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纳入救助对象,让救助基金惠及更多的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二是延长救助时间。将垫付抢救费用时限由72小时延长至7日,特殊情况可超过7日,把民生好事做实,实事办好。三是拓展垫付范围。在垫付殡葬四项基本服务费用的基础上,将安葬等服务费用纳入救助范围,进一步体现人文关怀、维护逝者尊严。四是丰富救助方式。将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特殊困难家庭的一次性困难补助纳入救助范围,填补因意外事故造成特殊困难家庭匹配对接相关救助前的空档期,编密织牢社会救助“安全网”,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截至目前,已为全省2400多个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家庭提供补助,有效帮助受害人及其家庭度过生活时艰。

  推动迭代升级,打造温暖救助

  聚焦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救助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救助服务的便捷性。一是建立健全及时主动发现衔接机制。积极推进政府部门及医疗机构协同联动,构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事故处理中主动发现告知机制,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受害人及时开启救助“绿色通道”,在抢救结束前实行挂账救治机制,确保不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二是持续完善高效便民服务。在原医疗机构申请基础上,赋予受害人及其亲属申请救助基金的权利,保障当事人便利可及。设立热线电话,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及时受理救助申请。增强承办机构服务意识、前移服务端口、优化服务流程,确保救助服务高效供给。2023年抢救费用审核垫付时限平均为2个工作日,远低于政策规定时限。三是打造“网络+救助”模式。在全国较早开发并迭代升级集业务办理、基金核算、数据信息交互、运行监控于一体的救助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推动社会救助由线下办理向线上办理、分散办理向集约办理、属地办理向跨区域办理转变。截至5月份,通过系统受理救助申请33602件,救助交通事故受害人32652人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