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门峡市财政局持续聚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实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全方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促进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贯彻落实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要求,建立健全稳定、常态化的生态保护财政投入机制。2022年,三门峡市财政筹措资金1.4亿元,专项用于水污染防治项目,支持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良好水体保护等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每年投入污水及污泥处理费7000余万元,支持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和中水循环利用,实现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污水排放达到《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助力空气质量稳步提升
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经省生态环境部门统筹考虑各省辖市(示范区)空气质量改善情况,综合计算PM2.5、PM10月均浓度同比改善率等考核指标,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三门峡市获得生态补偿金2257万元,位列全省第二位。其中,2023年3月,获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1605万元,位列全省首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支持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
三门峡市全面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功能,形成运行高效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机制。年初,三门峡市财政积极筹措林业草原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国土绿化、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草原灾害防控等支出,着力推进山区生态林体系、矿区生态治理、通道绿化等林业生态工程,突出“百、千、万”工程和“南山北岭”城区双绿色屏障建设,构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体、绿色通道为纽带、城镇乡村绿屏为节点的林业生态安全格局。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三门峡市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纳入国家试点范围,2022年以来,已下达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7.8亿元,市县财政部门积极落实资金,强化项目跟踪监管,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为工程项目按计划推进提供有力保证。截至目前,渑池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4个工程共完成治理面积857.9公顷,切实提高区域内水源涵养能力,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固碳能力显著提升。
推动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为认真落实我省关于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工作部署,充分调动流域上下游地区治污积极性,三门峡市主动开展市际合作,市财政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对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问题,与相关省辖市进行多轮沟通协商,研究考核指标和补偿标准,推进黄河流域横向补偿机制协议早日签署,加快形成“责任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着力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