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财政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庆业: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3-08 08:26

  “今年的预算报告严谨审慎、科学专业、用数据说话,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政府工作报告在财政领域的实化、细化、具体化。报告准确把握当前财政经济形势、鞭辟入里分析问题挑战、务实科学实施财政政策,是财政部门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庆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赵庆业说,概括起来,报告主要有4个特点。

  一是积极作为,体现了政策的预见性。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之举,体现了财政部门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深刻领会、对形势的超前研判以及相机抉择的政策取向。比如,2020年,通过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等形式,有力对冲疫情影响;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2023年,通过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等,促进经济稳定恢复。比如,依法盘活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结存限额,稳妥推进全域无隐性债务等试点,坚决遏增量、化存量,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在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拉动经济作用的同时,又兼顾了风险的防范化解。

  二是方向明确,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直面困难和问题,目标、措施精准有效。创新建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直达资金规模由2020年的1.7万亿元、2021年的2.8万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4.1万亿元,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40%以上,尽最大努力稳固了基层。围绕市场主体纾困,果断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国去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2.46万亿元,“真金白银”为更多市场主体发展助力。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重点领域,在2023年预算安排中均增加了资金投入,在重大战略、重大任务的财力保障上更加坚实。

  三是问题导向,体现了政策的可持续性。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持续推动财力下沉,为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和后劲。2022年全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9.71万亿元、增加1.42万亿元,增长17.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高到70%左右,重点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为地方特别是县区全面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提供有力保障。扎实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清晰界定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推动区域财力更加均衡。此外,财政部围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过紧日子等7个方面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有效促进基层财经秩序持续好转,切实提高了基层保障能力。

  四是人民至上,体现了政策的普惠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人民需要和财力可能,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61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84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4%,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8元等,2022年全国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比2017年底分别增长39.2%、62.4%,等等,一组组财政数据更加彰显了民生财政特色。

  赵庆业表示,下一步,省财政厅将组织全省财政系统深入学习报告,立足河南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作出财政部门应有的贡献。

  ——不断厚植财政实力,稳定财政运行。更加扎实涵养税源、培植财源,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管理,精准保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严格落实“三保”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监控、风险应急处置三项机制,确保基层“三保”不出任何问题。

  ——发挥杠杆撬动作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统筹用好财政资金、政府专项债券、政府投资基金等,引导省管金融企业加大金融资源投放力度,集中支持重大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在全省财政科技支出两年先后迈上300亿元、400亿元台阶的基础上,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持续推动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全力支持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及时有效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精准加大消费补贴力度。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优化财政支持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坚决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足额保障省重点民生实事资金,加大困难群众保障力度,推动扎牢社会保障网。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等教育内涵提升。保障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资金需求,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助力扛稳黄河保护治理政治责任,持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深化改革强化监管,确保财政安全和可持续。推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平稳运行,支持市本级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政策向县域集成、要素向县域集聚。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健全民生政策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不吊高胃口,不空头许诺。实行政府债券全链条、穿透式管控,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快推动融资平台公司转型。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认真履行财会监督主责,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