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洛阳市财政局:落实落细积极财政政策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0-09 15:49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强化资金和政策保障,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作用,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增进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一、财政实力“上台阶”,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财力支撑

  十年来,全市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蛋糕”越做越大,实力越来越强。

  一是收入总量突破3000亿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205.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97.9亿元,累计3140亿元,年均增长7.63%,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财力保障。

  二是民生支出将近4000亿

  全市民生支出累计近4000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5%以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是支出总量超越5000亿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345.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41.7亿元,累计5251亿元,年均增长7.1%,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进步。

  二、财政调控“提质效”,多措并举统筹财政资源促发展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大局谋划,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千方百计统筹财政资源,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359.5亿元,有力支持全市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科学控制政府债务规模,争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1.7亿元,支持扩大有效投资。

  健全产业投融资机制

  以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为抓手,以发展“风口”产业为主线,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涉企资金,综合运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我市各级财政和国有企业参与设立的各类基金共41支,总规模866.7亿元,充分发挥基金杠杆撬动作用支持产业发展,不断培育高质量的税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设立洛阳市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全市“科技贷”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000万元,为150户(次)科技型企业批准授信额度8.5亿元。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中小微企业应急还贷周转资金池、1.19亿元重点企业资金池,为企业提供不超过其贷款金额80%的周转金,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7年以来,广泛推广应用“政采贷”,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累计为215家中小企业发放286笔贷款,融资金额9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公用经费预算实行零增长,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制定印发市直机关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外宾接待费等经费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管理,腾出更多财政资源保重点、补短板,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

  三、民生保障“显温度”,切实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财政贡献”

  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将市属41所中小学全部下划属地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安排6.8亿元,启动7所高中迁建工作,支持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安排14亿元,支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驻洛高校提升办学水平。

  为提升社保水平撰写“财政方案”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连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财政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40元提高至2022年的610元;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优抚安置等各项惠民补贴均有大幅度提高。2017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3.2亿元,支持市中心医院、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等6家改制医院恢复公益属性,进一步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统筹资金29亿元,支持豫西公共卫生中心、省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院伊滨医院、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补齐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短板。

  为保障疫情防控提供“财政助力”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共筹集安排疫情防控资金32.86亿元,全力保障医疗救治、防控物资采购、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方舱医院和大型集中隔离点建设等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等,推动疫情防控落实落细。

  为打赢脱贫攻坚贡献“财政力量”

  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脱贫资金130亿元,市本级资金投入规模连续三年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排名第一,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绝对贫困在河洛大地成为历史。2017—2021年连续5年在省级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2021年,市财政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落实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县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支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建强基层党组织,搭建乡贤返乡创业桥梁,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为推动城市提质夯实“财政支撑”

  以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为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支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全市经济积极向好。统筹整合财政资金228.58亿元,全面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轨道交通1、2号线开通运营,王城大道快速路、古城快速路、开元大道西延等市政道路竣工通车,谋划实施九都路和三川大道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四纵四横”快速路网。统筹资金16.3亿元,支持尧栾西、济洛高速路建设。支持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城市书房建设,改造老旧小区,让城市生活空间更加便捷舒适。争取省财政厅从2017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3亿元共计15亿元,支持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加快重塑洛阳古都风貌,推动一批文旅项目落地见效。下一步将对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项目做好绩效评估,争取延续支持政策。

  四、财税改革“有力度”,持续纵深推进财政重点领域改革

  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2019年,洛阳市被省财政厅表彰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先进市。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蹄疾步稳

  全面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2014年起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统筹、统编、统批、统管。2015年起,全面清理核实政府存量债务,将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2017年起,在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外网建立统一的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和监督。从编制2018年预算起,市县两级全面建立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体制,将三年的财政收支进行统筹安排,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自编制2022年市级预算起,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打破支出僵化固化格局,切实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确保各级预算管理规范高效。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见行见效

  制定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6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1+6”全面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格局,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强重点领域绩效管理,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升绩效目标质量。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创新评价办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安排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的有效衔接机制。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走深走实

  进一步理顺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推动财力下沉基层,优化税收增长奖励机制,完善开发区财政激励措施,赋予城市区更大的城市建设管理权限,激发基层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做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相关工作,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工作实际,加大对县区财政工作的指导、统筹、支持力度,做到放权不放责、支持不缺位,充分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建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2022-2025年,每年安排资金1亿元,着力提升南部四县生态保护力度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下一步,洛阳市财政局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