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财政要闻

让农民合作社扬帆远航——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河南模式”调查

来源: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5-07-20 11:02

    (本报记者 李忠峰 傅博 通讯员 闫鹏 张寒毅)编者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市场化程度和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既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合作社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因素。2013年以来,财政部选定一些省份开展了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这些省份中,如河南、江苏、重庆、浙江等,认真调研,结合地方实际不断探索,创造了行之有效的各种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合作社“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有的形成了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以前我们急需用钱的时候,向合作社成员筹钱筹不来,到银行跑断腿也贷不来钱,每天愁得觉都睡不好,只好借2分的高利贷。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财政支持,我们的贷款利率还不到6厘。”河南省济源市喜耕田农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国群告诉记者。

    和他一样,借助于创新试点,众多合作社缓解了融资难题。

    2013年以来,河南省财政厅采取与担保公司、试点县统一搭建平台,签订三方协议,风险共担,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基本上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的目的。截至2015年4月底,10个试点县市共发放252笔贷款,融资规模达4.04亿元。

    “试点工作撬动了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投入,提高了其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促进了其规范健康发展。”河南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郑新建表示,最直接的是拓宽了合作社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据调查,合作社融资成本平均在15%左右,而借助试点融资的平均成本一般都控制在10%以下,融资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

    三位一体统一搭建试点平台

    很长时间以来,融资一直是耿爱丽的心病。如今,财政支持的贷款让她信心倍增。

    耿爱丽是河南滑县留固镇阳虹家庭农场的主人。“今年俺的农场小麦、玉米大丰收,蔬菜和羊也卖了个好价钱,全年纯收入在29万元左右。”耿爱丽露出一脸的喜悦。

    据她介绍,农场从2007年开始起步,首次流转土地100亩,之后逐年增加,达到近6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蔬菜。2012年,又新建了一个占地15亩的养羊场,引进小尾寒羊、杜波羊等种羊300来只。2014年,借助县财政局支持的50万元贷款,农场扩大了生产规模,新流转了180多亩地,新购买了200余只羊。仅此一项,就增加了纯收入10万元左右。

    “我的家庭农场是安阳市成立的第一家,现在可以说是真正的循环经济。地里的玉米秆、花生秧是很好的饲料,用来喂羊;羊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回归地里。”耿爱丽说,前几年由于融资困难,农场发展规模受到很大的限制。急需用钱时,东奔西走找亲戚熟人借,有时还要付很高的利息。现在贷款容易了,利息也比原来要低,家庭农场不仅使自己增加了收入,还长期雇用工人两名,忙时临时用工150多人,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渠道。

    在滑县,和耿爱丽一样获得融资支持的还有19户。2013年以来,省县财政投入资金1000万元,撬动银行累计向全县42家农民主体发放贷款6355万元。

    滑县是借助省财政厅搭建平台实施的试点县之一。

    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加入合作社,“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烦恼交给了合作社,自己就可以放心地进行生产或者外出务工。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合作社融资因受农村产权改革不到位等因素影响而缺少担保物,同时,农业贷款规模小、风险大,担保机构不愿提供担保,或者将担保费用相应提高,因此,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较为突出。

    如何破解融资难题?2013年,河南省财政厅采取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专题调研,共收集有效数据信息27422条。其中发现,因为金融机构的担保、授信标准高,合作社普遍面临贷款困难、手续繁杂、隐性费用高等问题,如何构建财政、银行、担保相互合作的模式成了他们思考的突破口。

    于是,河南省财政厅在全省选择积极性高、地方支持力度大、管理能力强、发展基础好的8个县(市、区)进行试点。每个试点县(市、区)由省、县财政分别出资300万元、200万元共同成立试点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省财政厅给予政策扶持,由省农开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省国开行、省邮政储蓄银行提供贷款,财政、银行、担保三位一体推进试点工作。签订三方协议,融资规模至少放大6倍、综合融资成本(担保费+贷款利率)不超过9%。贷款主体预交贷款额度的10%作为风险保证金,省农开担保公司方为其融资提供担保。

    记者在这份合同中看到,履行代偿责任时,首先扣缴新风险保证金,余下的代偿部分分担:省农开担保公司45%,省级财政融资风险补偿金27%,县级财政贷款风险补偿金18%。在同一试点县域内,省、县财政代偿上限分别为300万元、200万元。省财政根据风险控制水平考核结果,给予省农开担保公司相应的业务奖励。

    河南省农开担保公司董事长姬广远介绍,根据合同约定,代偿率不超过5%,能获得基数30%的奖励;在5%—10%之间,能获得基数20%的奖励;在10%—15%之间,能获得基数10%的奖励;超过15%时,不予奖励。奖励以省财政融资风险补偿金本金及存续期间所获利息为限。“因此,担保公司必须放大财政资金的效应,要至少放大6倍,而且还要控制风险,才能有所受益,这对我们既是激励又有约束。”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此举也降低了放贷风险。

    “以前,有些合作社自身运营不规范,没有健全的财务数据,有些甚至没有经营场所,只是几个人凑了一张营业执照,徒有虚名。少数农民借了款出去做生意,如果赔本连人都找不到,信贷员要负责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南省分行三农金融部经理屈文燕说,现在,有了担保公司的担保,银行可以放心放款,而且避免了一对一的营销,有了大批量客户。“财政、银行、担保三方合作形成市场化机制,既能可持续发展,又能规避道德风险,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试点中,我们明确要求突出支持重点,试点资金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粮食类合作社不能低于50%。通过财政扶持,担保公司发挥集团优势,通过谈判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综合融资成本不超过9%。同时,通过对融资规模的考核使金融机构找着农民合作社贷款,有效降低了融资的隐性成本。”河南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王淮水说。

    他告诉记者,由于是试点,担保公司由省财政厅确定,合作银行由担保公司遴选,合作社由试点县财政局推荐。“最理想的是公开招投标,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完善。”

    自主试点构建“四台一会”模式

    除了由省财政厅统一搭建试点平台,河南还鼓励县市自主开展试点贷款风险补偿,采取何种方式由试点县(市)自主选择。

    济源市的“四台一会”模式就是自主开展的模式之一。

    济源市农业局局长李中杰介绍,济源作为试点市,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构建“四台一会”模式。

    一是管理平台。由济源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共同组建了开发性金融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联合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明确责任,构建管理平台,推动农业项目融资需求与开发银行对接。

    二是统贷平台。由市投资公司出资3000万元成立济源市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民公司”)作为统贷平台,负责统借统还、批量承接开发银行信贷资金。通过统贷、转贷和直贷模式向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担保平台。市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作为担保平台,主要对单笔贷款500万元—3000万元的贷款企业进行担保。

    四是公示平台。建立了济源市农业发展协会网络公示平台,对项目受理、贷款发放、贷款偿还进行公示公告,确保开发性金融资金贷款公开、公平、公正。

    五是信用协会。由市农业局牵头,组织有贷款意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愿成立济源市农业发展协会,负责会员诚信体系建设和农业项目的初审推荐。

    具体业务流程为:首先由借款单位向市农业发展协会提出入会申请,通过审查符合入会条件后,对申请加入的会员单位做出相应的调查和评级。当会员需要贷款时,由会员提出贷款申请,协会常务理事会研究通过后,提出初审意见推荐到富民公司。富民公司对推荐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上报评审会审议,确定贷款规模后交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审核。

    “贷款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由5—10家借款企业互保,同时在富民公司与借款企业分别缴纳借款金额10%的风险保证金后,方可发放贷款;贷款规模在500万元—3000万元的,由市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在担保公司与企业分别缴纳不低于借款金额10%的风险保证金后,方可发放贷款。”李中杰介绍。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经理仇吉龙介绍,企业互保省去了担保公司的费用,加上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20%,合作社融资成本大大降低。“富民公司是不可或缺的纽带,实际上,它也替国开行把好了信贷关,因为国开行没有精力逐一遴选贷款主体。”

    实践中,这种方式受到了农民合作社的欢迎。

    王国群介绍,他们合作社2014年借助财政支持,贷款新购置了80台喷打农药的农机设备,正打算花20万元左右购买一台喷洒农药的航空器,还兴建了仓库、电教室,添置了一些检查病虫害的仪器设备,专业植保队伍也新增至30多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现在已不再承接散户零活。初步测算,一年也有超千万元的营业收入。

    和王国群一样,济源市众多合作社缓解了融资难题,正加速扬帆远航。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2014年济源市政府整合农业奖补资金,设立了农业发展基金,实行专账管理,封闭运行,只能用于农业产业发展。2015年继续安排1000万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15720万元。

    为保持试点工作的连续性,2014年,济源等8个试点县继续开展试点工作,根据申请,新增兰考、新蔡2县开展试点工作。将扶持对象扩大到试点县域内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兰考县财政局局长董庆华介绍,通过对几家金融机构的比较,兰考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为合作金融机构,承诺按照1:10的比例发放贷款。严格标准财政奖补扶持

    郑新建介绍,河南财政在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上除了融资风险补偿,还有财政奖补扶持,分为生产性财政补助和投资性财政补助。

    “前者支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购置相关生产设备、购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坚持因社制宜,不搞平均分配,原则上单个扶持对象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后者扶持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延伸生产链条,投资兴办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对投资兴办的相关企业按其出资额的1/3且不超过100万元进行补助。”

    为了确保扶持效果,河南省财政厅还制定了核查标准,分为淘汰和量化两大项标准。将证照不全、入户社员200户以下、没有账簿或会计核算混乱、没有盈余分配记录等情形设为前置条件,采取一票否决;对符合前置条件的农民合作社设定基本情况、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3大项、20小项、68个量化指标,进行量化打分。

    在2013年的试点工作中,省里从农业、水利、畜牧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5个核查组开展实地核查工作。根据实地核查结果,淘汰了59个农民合作社,实地核查淘汰率为47.2%。

    这些扶持也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蜜乐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就是财政奖补扶持的典型代表之一。

    2013年,该合作社利用省财政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奖补资金新建了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和一个大的仓库,目前一条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以前人工包装一天生产2000余罐蜂蜜,现在能生产1万余罐,产量提高了4倍。更可喜的是,有了仓库,能及时储存酿好的蜂蜜。

    经理徐海涛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当时注册资本仅10万元,55户发起人,目前已发展为注册资本500万元,入社社员355户,辐射带动蜂农2000多户,年产蜂产品5000多吨,年产值近一亿元。

    他回忆合作社成立之初,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没有生产场所、没有设备、没有销售渠道,这都缘于没有资金。“空有这么好的蜂蜜,却卖不出去,大量的积压使得个体蜂农们有口难言,欲哭无泪。”

    融资难题解决后,合作社增加销售收入超过25%。目前已安排就业100余人,人均年收入2.4万元,还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食品、运输、广告等相关行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思路一转天地宽。河南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受到了各方赞誉,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近5年来,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累计扩大1000多万亩。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54.46亿斤,较2003年的713.9亿斤增产440.56亿斤,增幅达61.7%,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试点工作的开展,既扶持壮大了经营主体自身规模,增强了其辐射带动能力,又提高了广大社员的收入,有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利于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董庆华说。

 

    记者手记

    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合作社贷款难、贷款贵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而记者日前在河南各地采访时,听到的都是一片赞扬声。究其原因,不在于钱增加了多少,主要是建立了风险分担和绩效奖励机制,放大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财政资金引导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履行代偿责任时,扣缴风险保证金后,余下代偿部分担保机构、省县财政共同分担。合作期结束时,财政部门依据代偿率进行考核,激励担保机构放大效应,而财政资金承担有限责任,不会兜底。有了担保,农民合作社的综合融资成本大大降低,担保费、贷款利率加起来不超过9%。

    如何让每一笔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起科学合理分担和约束机制的“河南模式”,或许能给我们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细想起来,在这个合作链条中,各部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一个多赢的结局。如果说要进一步完善的话,最好银行也能分担一部分风险。同时,能适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便于扩大融资总规模。(信息来源:《中国财经报》)

相关阅读: